装配式工程师

Elective Center

选择你需要的课程

自由选择 改变未来

智能建造,装配式建筑的发展新路径

来源: 发布时间:2020-10-19 浏览次数:509次

摘要:

今年7月28日,《关于推动智能建造与建筑工业化协同发展的指导意见》出炉,明确提出: 到2035年,智能建造与建筑工业化协同发展取得显著进展,企业创新能力大幅提升,产业整体优势明显增强,建筑工业化全面实现,迈入智能建造世界强国行列。

今年7月28日,《关于推动智能建造与建筑工业化协同发展的指导意见》出炉,明确提出:

到2035年,智能建造与建筑工业化协同发展取得显著进展,企业创新能力大幅提升,产业整体优势明显增强,建筑工业化全面实现,迈入智能建造世界强国行列。

作为近些年建筑建造领域的核心话题:装配式建筑,它的智能建造之路在何方,目前所面对的困境又有呢?今天就让惠建的装配式建筑领域资深人士给大家简单的分析解答下。

2016年,《关于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的指导意见》出台,政策元年、风口到来,装配式建筑开始了爆发式增长。

据统计,从2016年到2019年新开工装配式建筑面积CAGR高达55%,2019年全国拥有PC生产线2483条,设计产能1.62亿m(注:应该表述为2019年全国拥有PC生产厂家2483家)。

短期内大量工厂涌入,市场竞争逐步加剧,但是按照营收2017年CR5为44.7%,2018年CR5为33.5%,行业集中度逐年降低,市场竞争愈发激烈,但随着市场优胜劣汰,预期未来几年CR5会逐步提高。

一、谁将胜出,凭什么和如何胜出?

国内持续推进的城镇化建设,以及建筑行业劳动力短缺和成本提升,促使建筑行业思考转型。越来越多的项目认可和采用装配式建筑,优势显著:建造速度更快、成本更低、建筑品质更高。

在目前的技术和经济条件下,考虑建造成本、技术粘性、使用性能等多方面原因,在市场占有率上看,预制式混凝土(PC)占比仍高达65%。

当下,装配式企业占据各自的市场区域,市场集中度较低,“各自为政”。未来,有能力进行多点布局,并拥有完善的技术和管理体系支撑的公司,如上海惠建,将展现出强劲的竞争优势。

二、到底应该怎么做?智能建造!

在国内国际双循环,坚持房住不炒等大背景下,“智能建造”首次作为政策里的关键词出现,新的风口形成,新的路径显现。

工业3.0的特点是从模拟化发展到数字化,以此实现自动化,工业4.0则是从数字化,发展到数据化,以此实现智能化。

装配式混凝土构件企业绝大多数还没有实现数字化和自动化,那么政策指明的这条着力于工业4.0时代数据化和智能化的“智能建造”,绝对是一条越级打怪的艰难道路。

三、智能建造如何突围?

智能建造包含了下面几个主要的技术方向:

三维建模及仿真分析技术(BIM & Simulation)、工厂预制加工技术、机械化安装技术、精密测控技术、结构安全&健康监测技术、建造环境感知技术等、信息化管理技术等。

智能化的基础是数据化,建筑领域的数据化应该以BIM(建筑信息模型)为根本,以建造的专业知识为基础,建立起多方协同工作网络平台、4D施工管理系统以及现场信息采集与传输系统,对建造过程中涉及的多方、动态的信息进行智能管理,并利用这些信息实现对建造的管理。

目前有数家PC工厂都是在全国多点布局,不过却难以形成规模效应并带来规模效益。装配式建筑构件企业需要做的,一定是通过技术和管理提高效率来提高效益,做到让数个工厂快速复制、让数个工厂协同生产、协调进度,让数个参与方协调管理。

想要脱颖而出,智能建造之路势在必行。

专有名词释义

*CR5,行业集中度指数又称“行业集中率”,是指该行业的相关市场内前5家最大的企业所占市场份额(产值、产量、销售额、销售量、职工人数、资产总额等)的总和。

*BIM,设施物理和功能特性的数字表达,是一个共享的知识资源,分享有关这个设施的信息,为该设施从概念到拆除的全寿命周期中的所有决策提供可靠依据的过程;在项目不同阶段,不同利益相关方通过在BIM中插入、提取、更新和修改信息,以支持和反映各自职责的协同工作。